.jpg)
货币政策收紧与否要看供给 再进一步,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最关注的无疑是全球通胀是否真的要到来了, 货币政策会否转弯。
目前, 美国十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已经高达2.34%,超出了疫情前 水平。
美国3月CPI年率 上涨2.6%,前值为上涨1.7%,超出 预期值为2.5%。
中国也是如此。
中国3月CPl同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4%,但主要由于翘尾 因素抬升影响,环比则下滑0.5%,显示消费修复仍较缓慢;PPl同比大幅上升2.7个百分点至4.4%,主要受上游石油产业链、有色黑色的 涨价影响,环比上涨1.6%,更创下新高。
多家机构预计,PPI将在二季度达到同比增长6%~8%的峰值。
需要注意 的是,尽管当前涨价预期爆棚,但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好转,全球供给弹性将明显增加,供需缺口将动态收缩。
连平认为,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缺乏稳定的基本面支持。
通常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快速回升是阶段性的,届时因为供给缺口导致的涨价就会缓和。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对记者称,预计PPI将在二季度达到同比增长8%的峰值,然后在下半年回落至4%,因为随着全球供应链逐步正常化,供应约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和(8.2001,-0.03,-0.36%)下游需求持续保持强劲,工业利润不太可能受到明显的侵蚀。
同时,鉴于中国CPI动态依然健康,且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核心CPI传递的实际证据有限,PPI快速上涨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触发加息。
调统司原司长盛松成近期也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面对“输入性物价上涨”,中国不应以 紧缩货币去应对。
因为,美国不会因为中国紧缩货币而停止货币宽松,华尔街也不会因为中国紧缩货币而停止炒作大宗商品价格。
各项经济政策必须确保中国经济处于健康、活跃的状态,而不是相反。
尤其是现在,中国处于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当中,紧缩货币可能将引发更多热钱流入。
因此目前中国进一步倡导的是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鼓励资本账户双向开放。
针对 人民币汇率走势,国务院金融委与央行分别于5月21日、23日相继发声,传递出“保持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明确信号。
随后,5月27日,全国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强调,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 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
关键是管理好预期,坚决打击各种恶意操纵市场、恶意制造单边预期的行为。
“央行已在有意向炒作升值的投资者发出警告,必要时可能会果断出手,采取有力措施应对。
此次上调外汇 存款准备金率说明央行言出必行。
” 管涛分析,以往央行调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一般每次调整0.5个百分点,此次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为2个百分点,明显超出以往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力度较大,彰显了调控决心。
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连平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然受到美元指数变化的影响,但决定两者汇率的基本因素或者决定因素仍是中美两国经济基本面。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中高速水平,国际收支仍将出现双顺差,中国利率水平仍将高于美国等一系列因素,决定了人民币汇率仍维持相对强势地位。
但一系列因素或变量仍有可能推动美元阶段性升值和人民币阶段性贬值,从而形成双向波动的格局。
周茂华表示,人民币汇率深化改革效果显著,国内经济稳步复苏、通胀温和可控,美联储政策“收水”是大方向,加之近期国内监管部门接连提示风险、稳定市场预期,预计后续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运行,呈现双向波动格局。
“此次央行没有使用外汇风险准备金等过去几年常用的政策,而是动用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以往较少使用的工具,说明央行工具箱中的工具还很多,央行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
未来如果外汇市场出现明显的投机迹象,其他宏观审慎工具还会不断推出。
”管涛表示。